|
7月国内进口量出现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环保部在7月开展的为期1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因此与6月相比,从8月开始,进口量是连续下滑,尤其是10月,更是出现接近“腰斩”的局面。 2017年1-10月国内废塑料进口量为542万吨,较2016年同期590万吨,减少48万吨,降幅为8.9%。 从以上数据和对比可以看出,《方案》的实施,对国内废塑料进口形成明显冲击。 有业内人士反映,目前依赖进口的废塑料生产企业,已经有50%处于停产状态。所以,对依赖进口的废塑料生产企业来说,《方案》是名副其实的一座“大山”。 据小编了解,停产的企业多为中小型清洗、破碎或造粒企业,颗粒改性或者生产制品的企业受到影响较小。因此,业内最“担心害怕”的是加工利用进口废料的企业,这类企业面临的是更加严格的监管。 2、在压力中前行,短期阵痛难掩长期红利 但另一方面,对整个废塑料行业来说,《方案》实施则是明显的政策红利。 一方面,在国家利用政策杠杆引导废塑料行业企业更多地贴近国内废塑料处理的大背景,国内废塑料的回收、分拣以及环境治理将更上台阶。 以2016年为例,中国进口废塑料735万吨,禁止进口后,原料缺失使得整个行业将要面临重新布局,使得更多的企业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废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和规范,推动整个塑料行业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方案》发布后,助推国内废塑料价格一路“高歌猛进”。 以PS再生颗粒为例,7月底市场价格在5500元/吨左右,12月7日市场价格在7400元/吨左右,上涨约1900元/吨,涨幅34.5%。对国内废塑料行业来说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在制定禁止进口政策的同时,《方案》还有着更高格局更长远的总体设计。《方案》提出加快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国内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到2020年,将国内固体废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亿吨提高到3.5亿吨。该目标针对的是整个再生资源行业,但废塑料行业也必将受益无穷。 此外,《方案》还提出发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的引领作用和回收利用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础设施,促进国内固体废物加工利用园区化、规模化和清洁化发展。 近两年,在环保大整治下,废塑料行业的“散乱差”现状得到极大改善,但回收、清洗等环节产生的废水、废物处理仍是一大难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被取缔是必然结果。而配套设施完善、运营规范的园区则基本解决了该问题。 国家政策也在进行大力引导,例如10月29日,发改委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是废塑料等城市废弃物进行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的场所,并且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50个左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基地服务区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以上,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切实为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政策调整的大势下,废塑料企业入园规范发展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 3、2018年行业洗牌将加剧,各方需自我调整积极应对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名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因此,从环境及行业发展方面看,《方案》实施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红利。 2017年,政策调整仅仅是个开始,2018年行业洗牌将会加剧。面对政策调整以及行业洗牌,废塑料企业如何把红利“落袋为安”,并抓住发展机遇呢?小编认为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加大国内回收体系建设; 二是创新回收模式; 三是积极进行海外业务布局,抢占先机; 四是拓宽自己的产品,延伸业务链条; 五是技术装备利用升级; 六是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