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9|回复: 0

塑料磨粉:塑料制品防伪的三大绝招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942

主题

22

回帖

5782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5782
发表于 2022-2-17 2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颜料和染料添加剂 另一种鉴定塑料制件是否出自正厂的方法,是把塑料制件和颜料或者染料混合,用光谱仪对显露部位和紫外线区域进行分析,那些颜料或者染料会显出独特的图案来。纵使造假者在他们的塑料制品上采用极其相似的颜色,也不能获得与真品一样的光谱。最近发明的防伪技术中,有一种采用了“变色”颜料。这些添加剂含有多层聚合光反射涂层,涂布在一片能反光的铝芯片周围,使塑料的颜色随着观察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颜色的变化,比如由红变绿,乃是因为从不同颜料层反射出来的光波受角度的干扰所致。变色颜料使塑料消费品产生显著的美学效果,且因为这些效果不易被克隆,所以还具有防伪功能。 变色颜料能混合到多种树脂中去,诸如pc、pp、hdpe、pet、abs、热塑性pu、醋酸纤维素和pa12等品种。变色颜料在树脂中的重量比通常在0.2%~0.4%之间,可采用诸如注塑、挤出吹塑、热成型、压延、挤出薄膜和模内装潢等标准工艺进行加工。仅有几微米大小的rfid标签可,以用来追踪通过各种供应渠道进来的由塑料容器装着的食品、药品和其它物品的真正来源。把每批货物的装运日期和装运港口以及包装材料的其它信息一概编码到标签里。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用仪器便可读出标签里的信息。在塑料包装箱里凡是没有任何标签或者标签上无任何信息的货物均有可能是冒牌货。二、微粒标识 当初开发显微型标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事件时能帮助追踪爆炸物的来源,但如今却广泛应用于追踪和辨别塑料制品的真伪。最典型的微粒标识是那些含有特异分辨功能的色条图案或者含有专用化学成分的聚合微粒,这些微粒在模制成型之前可预先与热塑性塑料混合。微粒的直径小的不足50微米(相当于细菌的尺寸),大的约600微米(相当于盐粒的大小),不尽相同。 这些微粒属惰性物质,通常不会起化学反应,并且能承受模塑加工时的高温而不会损坏。通过变换每个微粒上的数字、型号和颜色的搭配或者改变微粒表面的化学性质,可以生产出上百万各式各样别具特色的编码混合体。由于树脂中含有带编码的微粒,用特殊读码仪器便能辨别出制造商和产品信息。 带标识的微粒往往预先与塑料粉末混合,使其能够供模塑时使用或者浓缩起来,加工时稀释一下便可进行模制。在注射成型、挤出成型或者滚塑成型的塑料件上的彩条微型标识,通过显微镜或者图案分辨仪扫描能清晰地辨别出来。一些制造商把标识制成荧光型或者带有磁性,这样,用紫外线照射仪或者用磁性扫描仪便可轻易辨别出真伪。三、射频分辨/rfid标签 这些包含着塑料制件编码信息的信号由无线电接收器接收后转发到相关的电脑上。射频分辨标签技术是利用安装在半导体芯片上的微型发射器(无线电发射器)来储存数据资料。大部分标签都同时具备阅读和输入数据两种功能。标签通电后会被无线电接收器天线发出的电磁场感应,接收器就能读出标签上的数据信息。 rfid标签往往以胶粘标签的形式粘贴在塑料制件上。但是时间长了这些标签容易被揭掉。最新的rfid标签是在注塑过程中就嵌入到塑料制件里面。最普遍的做法是把这些标签预埋在塑料箱板和托盘上。任凭洗刷、碰撞或者磨擦也不易脱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